第(2/3)页 单独出击的时候,还能照搬特战大队的战术,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。 关于这支部队的作战特点和要求,温三写了整整几页。每一种战术要求,都有详细的讲解,以及对士兵的要求都有准确的叙述。 王国华拿到这些资料之后,更是带领全营排级以上的指挥官用心的研究了起来。 这支火力加强营全是老兵,精兵。不说在全军优中选优,至少也是属于优秀级别的战士。 就拿体能上来说,他们比起来一般的战士都要强不少,不管是武装越野,还是负重行军,都在平均水平之上。 王国华第一步就是让战士们熟悉这款新枪的性能,每天至少都要进行上百发子弹的练习。从远近不同的标准靶,到快慢不定移动靶都是他们的练习内容。 这种消耗对普通的部队来说,根本不可能让你这么干。刚入伍的新兵都没有这样的待遇,更别说老兵了。 毕竟那个时期,不管哪支部队的武器弹药都不是敞开供应的。 战士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无限制火力的感觉,关键是这枪优异的表现,更是让所有战士都爱不释手。恨不得睡觉都抱在怀里,稍有时间就会拿出来仔细擦拭保养。 对于老兵来说,对枪的适应过程肯定是非常快的。基本上两三天下来,个个都把手中的枪械摸熟了。不管是点射,还是连击,都把握得相当的到位。 这种枪不需要频繁换弹匣,不需要次次拉枪栓,用起来真的跟机枪差不多了。只是射程方面相对来说要差一些,但是射击精度上又比机枪要强得多。 如此一来,原来的班组火力也发生变化。轻机枪退出了他们的火力编制;只保留了一个班一支重机枪的配置,火炮方面依然有掷弹筒作为重要搭配,放弃相对笨重的迫击炮,以及更大口径的火炮。 至于普通手雷,手榴弹,以及各种战术地雷,更是超额配置。 子弹方面,除炊事班之外,每个战士携带150发,足以保证一场战斗的需求。 王国华给部下战士下达了死命令:人在枪在!就算人不在了,也必须要保证手中的枪支不能落入敌人的手中! 第(2/3)页